點擊數:692021-09-12 10:04:34 來源: 企業畫冊,畫冊設計,DM單設計,邯鄲市騰翔彩印印刷有限公司
老子在《道德經》第三十三章用38個字,回答了個人成長的問題
老子在《道德經》中零散地談到了很多。但是,我覺得第三十三章講的最接地氣。就算不能對老子五千言的思想融會貫通,只要對著本章這38個字,死磕到底,每個人都會有不凡的成長。
我們先看原文:
這一段的意思是:
真正的智慧,是認識自己;真正的強者,是戰勝自己。知足,才能變得富有,有大志者都勤奮堅韌。不偏離本質者,才能長久地成功。而真正的成功,是就算你已經離開了,你所創造的東西還在發揮著長遠的影響。
我們可以把這段話,濃縮成十二個字:“自知、自勝、知足、強行,不失其所”。這正是一個人成長的五個層次,而且環環相扣、無法略過。
-1-
個人成長第一關:敢于自我批判
在人多的場合,我們不妨自己做個實驗:
一般來說,前三個都是褒義詞,而后三個都是貶義詞。這個實驗,也可以倒過來做。讓你不喜歡的那個人,寫下對你的評價,你大概率也會得到三個貶義詞。
所謂“旁觀者清、當局者迷”。我們大部分人都看得清別人,卻看不明白自己,因為看待自己的問題時,會自帶美顏功能。當然,還有不少人會過于自卑,放大自己的缺點,而看不到自己的長處。
約哈里之窗:你自己的問題,自己看不見,也沒人敢告訴你
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模型,叫“約哈里之窗”。把人的認知分為“開放區、盲目區、隱秘區、未知區”這四個象限。而大部分領導者的失敗,都發生在“盲目區”——你自己的問題,自己看不見,也沒人敢告訴你。
有些盲區是認知局限造成的,有些盲區則因為當事人甘當把頭埋進沙子的鴕鳥。自我認知是個人成長的起點,不跨出自己的盲區,就無法進入下一關。
如何做到自知之明,更客觀地認知自己?
“批評與自我批評”是個很好的方法:堅持自我批判,一日三??;主動尋求他人的反饋,獲得逆耳忠言。
-2-
個人成長第二關:用更高版本要求自己
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英雄,但真正的英雄,并不是那些最能打的莽漢,而是可以戰勝自己,發生內在成長的人。
好萊塢大片有種叫“英雄之旅”的編劇套路,無論《變形金剛》《蜘蛛俠》還是《魔戒》等等,都在講述同一個成長的故事:
有人說,管理是反人性的。
好的管理,就是幫助人們戰勝自己,克服好逸惡勞、貪婪惰怠等一系列人性弱點,讓每個人都完成自己的英雄之旅,成為更好的人。
無論是一個領導者,還是一個組織,成長的唯一路徑不是戰勝對手,而是戰勝自己。沒經歷過至暗時刻并成功走出來的領導者,很難擔當重任。
-3-
第三關:在“能力圈”內行動
“知足者富”其實有兩層含義。大家都以為的是:真正的富有不是有錢,而是知足。但這句話還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——如果你真正領會“知足”的深意,你將會很富有。
在我認識的企業家中,凡具備“知足”心態,守著一個產業踏踏實實干的,都賺了很多錢。而那些什么錢都想賺、什么好賺干什么的人,都沒前者富裕。
最典型的例子,就是華為。
90年代初,華為銷售規模就過億;到了1999年,銷售額過百億。當時,找上門的股權投資、房地產開發等各種賺快錢的機會,想必踏破了門檻。但華為拒絕了誘惑,保持30年的聚焦,算是“知足”吧!
華為還有一個經營理念是“深淘灘、低作堰”,這是借鑒都江堰的六字訣。他們把每年對研發和管理持續投入、做深核心競爭力,比做“深淘灘”;把控制壟斷產品的毛利率、主動給客戶降價,比做“低作堰”,也算是“知足”。
正是因為懂得止步于自己能力圈的邊界、懂得在超額利潤面前也保持克制,才成就了今天年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的華為,真的是“知足者富”,而且是巨富!
-4-
第四關:選擇更“難走”的那條路
“強”字,有堅強、頑強的意思,也有勤奮、堅韌的意思。
為什么說“堅忍強行”是第四關呢?因為就算做到了“自知、自勝、知足”,如果不能持之以恒,或者因為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或修為,而放松自己;那么所有的努力,就前功盡棄了。
“進步”猶如滾石上山,稍有放松就滾回起點,白費了力氣;“退步”猶如順水推舟,只要隨波逐流,什么都不用做,就能一瀉千里。大部分人都選擇舒服和躺平,只有少數人愿意迎難而上。
但最后,選擇舒服的人,日子越過越難;而選擇挑戰艱難的人,日子越過越舒服。
企業在制定戰略時,也會面臨同樣的選擇:
是走寬路,做容易做的事,賺好賺的錢呢?還是要進窄門,挑戰艱難,走一條別人不愿意走的路?
究竟要選擇兩條路中的哪一條路,當你猶豫彷徨時,我建議你遠離自我利益,選擇那條充滿荊棘的道路。因為這是人生“本來應該”走的路——我們就是要選擇這樣愚直的、艱辛的生活方式。
-5-
第五關: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質
事物通常有表里之分。有智慧的人,洞悉本質,一眼看到底。
事物的表象,會隨著時間和環境而變化,如夢幻泡影;但一切事物都有一個亙古不變的本質,誰離本質越近,誰就越有智慧,也越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。
這就是老子說的“不失其所者久”。
在商業競爭中也是這樣,能抓住本質的領導者,通常能在商業模式和產品上持續創新,成就偉大的企業。
亞馬遜CEO貝佐斯:你應該把戰略建在不變的事物上
亞馬遜是目前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,接近一萬億美元。它的創始人杰夫·貝索斯就是一位善于抓住本質、“不失其所”的領導者。
在零售行業,顧客永遠不變的需求,是“更低的價格、更多的選擇、更快速的送貨”。
亞馬遜幾乎把所有的資源,都投入在這三個不變的原則上。為此,它一直承受著投資者的壓力,忍受常年的巨額虧損。但也正是貝索斯對零售業本質的偏執,讓亞馬遜成為了今天全球零售業的王者。
鋼鐵俠馬斯克:第一性原理的成功踐行者
鋼鐵俠埃隆·馬斯克,也是一個瘋狂追求本質的家伙。當他提出制造可回收火箭的想法時,所有的工程師都覺得這不可能,但埃隆·馬斯克的追問只是:“這個想法,違反了哪一條物理學原理?”
馬斯克是“第一性原理”的忠實鼓吹者和成功踐行者。他曾說:
這是他眼中的“第一性原理思維模型”:回溯事物本質,重新思考該怎么做。
所有復雜的事物,背后都有簡單的規律,而且越接近本質的東西,越簡單。只有能夠掌握本質的簡單,才駕馭得了事物的各種復雜,這就是“不失其所”的智慧。
-6-
領導力的最高境界
中國古人對人生成功的最高定義,不是當多大的官、賺多少錢、置辦多少宅田,而是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這“三不朽”。
當然,我并不是鼓勵每個人都追求不朽,但領導者們卻可以從老子這句話中得到啟發,了解領導力真正有價值的是什么。
生老病死無法避免,一切有形的東西,也都會改變和流逝。所以,一個組織要想長久,就要盡可能地擺脫對“有形”的依賴。
比如,任正非提出要讓華為的生存“不依賴技術,不依賴資源,不依賴人才”,那能依賴的,就只能是「看不見的文化」和可「自我進化」的體系。
到達了這一層境界,才是老子所說的“無為而治,無為而無不為”,才能實現從“必然王國”向“自由王國”的跨越。
但這一切的源頭,都要從“自知、自勝、知足”開始,并要“強行”不懈、不忘本質和初心,而“不失其所”,最后才能達到“死而不亡”的永存境界。
這看起來很簡單,卻是領導者內在成長的唯一道路。
邯鄲市騰翔印刷有限公司
邯鄲市紫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
免費熱線:400-0310-231
騰翔官網:www.hdtxys.cn
熱線:400-0310-231
電話:0310-3218095 13082106118
微信:tx17331008779
QQ : 408706952(客服部) 605225992(廣告部)
郵箱:408706952@qq.com
抖音:騰翔印刷有限公司
百度:騰翔印刷
淘寶:邯趙騰翔彩印
頭條號:邯趙騰翔
小程序:河北廣告印刷商城
新浪微博:騰翔彩印
阿里巴巴:騰翔彩印精品印刷